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上海援藏教师将思政课搬进青稞地 把多彩课堂送(2)

来源: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高群斌记得,有个男生曾认为艺考很容易,总是不专心,差点被“劝退”,但每次又向他苦苦请求留下来。后来,高群斌多次与他谈人生、谈理想,还将自

高群斌记得,有个男生曾认为艺考很容易,总是不专心,差点被“劝退”,但每次又向他苦苦请求留下来。后来,高群斌多次与他谈人生、谈理想,还将自己艰难求学的经历讲给他听,师生俩一起潸然泪下,男生也越来越珍惜在学校学画的机会,终于下定决心学好绘画。

科学课在西藏是考试学科,在过去的教学中,教师倾向于让学生背诵默写知识点,很少上实验课。在教研组工作时,担任过小学、初中科学教师和教科室主任的寿庆国,通过上示范课、听课评课和集体教研,将实验课的授课方法教给当地教师。

体育教师施刚强在课堂上注意到,藏族孩子比较害羞、腼腆,为了让学生们活跃起来,他在课上安排了各种团体游戏和比赛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优点、享受快乐。

万事开头难,高群斌从这些学生高二年级开始,“抓”着他们在午休、傍晚课后时间训练素描、色彩和速写3门专业课。

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,有一系列以青稞为主题的多彩课程:春耕、秋收季节,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,亲手播种、收割粮食,观察农耕机运作,感受现代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;在教室里,班主任结合当地青稞产业的发展故事,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程;今年7月,师生们还走进刚建成的青稞博物馆,聆听农学家尼玛扎西讲授关于青稞的历史文化知识。

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后,曾担任初中语文教师的王德伟发现,藏族孩子学习语文有困难,于是他想了各种方法唤醒学生对语文的感知。有次假期,他在朋友圈了解到很多孩子喜欢看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,就在语文课上讲解了李清照的两首词,还自费购买图书放在教室里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
副校长潘杰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由两地教师组成的思政名师工作室挖掘当地资源,注重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,将当地打酥油等传统生活方式体验纳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,还筹建了学校中草药科普体验馆,推出“青稞地里的思政课”“行走在城市中的思政课”等系列特色思政实践课程。

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、美术教师高群斌两次参加援藏工作队,他顶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,在教学任务一线工作了4年。

曾担任该校副校长的上海援藏教师潘杰介绍,这些“青稞地里的思政课”由上海市教育援藏工作队和当地教师共同设计并授课,也是工作队落实“造血”式教育援藏理念的典型案例。

2019年夏天,即将担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的张必胜刚下飞机,就被西藏空灵的蓝天白云所吸引,但同时遭受了头晕、头痛等剧烈的高原反应。此后3年,不少援藏教师都面临高寒缺氧的困扰,夜里需要吸着氧入睡,还有的经常失眠。不过,张必胜认为这里的整体环境很好:“当地教师为人非常朴实、真诚。”

施刚强老师指导学生踢足球。受访者供图

性格开朗的施刚强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,“学校的初、高中学生都住校,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来早读,晚自习9点20分结束才去寝室休息,学习压力挺大的。所以他们很喜欢上音、体、美副课,渴望通过户外锻炼放松自己。”经常关注学生动态的他留意到,班上有孩子在体育课交到了新朋友,性格变得阳光、自信了。

在这所美术学科师资薄弱的学校,高群斌坚信“有做才有为”,对参加社团活动的孩子付出了大量心血。他介绍说,学校高中部有不少孩子来自高海拔的偏远地区,家里主要从事农牧业,课外兴趣特长培养几乎全部依靠学校社团活动。

支教“造血”

寿庆国说:“其实,上好科学课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道理是共通的,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。比如实验课上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,组员互相带动,教师在旁边指点。”经过几个学期的“传帮带”,不少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、教学质量提升和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收获。

文章来源: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sdqxyj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020/1003.html



上一篇:把多彩课堂送到雪域高原
下一篇:海南岛将有较强风雨天气 青藏高原东部将有较强

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投稿 |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|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版面费 |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论文发表 |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