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版面费[06/30]
- · 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投[06/30]
- · 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期[06/30]
原山:“两山论”的实践样板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目前,原山林区内已实现连续25年零火警。1996年以来,全场营林面积净增3385亩,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2.9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4.4%。从资源总量上看
目前,原山林区内已实现连续25年零火警。1996年以来,全场营林面积净增3385亩,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2.9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4.4%。从资源总量上看,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原山。
“森林是我们的立场之本,也是我们的发展之本,保护好这片生态林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保证。”孙建博在发展原山林场的林业产业、保障民生的同时,不忘增绿扩绿补绿。实行承包制,造林成活率从不到30%提升到90%以上;为消灭火灾隐患,孙建博顶住多方压力建起了长青林公墓,对林区散落的2000多个坟头集中管理;成立了山东省第一支专业森林防火队,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“原山人通过艰苦奋斗,过上了与社会同步的好日子。不仅吃上了绿色饭、生态饭,还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”原山林场副场长王延成说,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,在原山“一家人”理念的引领下,原山林场达到了职工满意、政府支持、社会认可的发展目标,林场绿色底蕴更加厚实,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。
原山林场第一代务林人每人植树超过10万棵,他们凭着满腔热血,艰苦奋斗,为原山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跑好了第一棒。进入20世纪80年代,原山林场被确定为“事改企”首批试点单位,林场“断奶”,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的职工生产生活雪上加霜。
1996年底,原山林场下属陶瓷批发公司经理孙建博被任命为原山林场场长。孙建博提出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奉献”的原山“四特”精神。在孙建博的带领下,原山人先后建起了原山酒厂、工具厂、食品厂、苗木基地等有市场前景的新企业。几年间,工副业年产值达到上千万元,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跨越,不仅为职工补发了工资、退还了集资、支付补缴了养老保险、报销了医药费,还逐步归还和消化了全部借贷款。

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瞰图(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)
走进原山林场,置身茫茫林海与石海的之间,一颗颗侧柏生长在石缝中,难以想象曾经植树造林的艰辛。
绿色林场幸福千万家
在原山“一家人”理念的引领下,全体职工全力发展旅游业,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、第一家民俗风情园、第一家山体滑草场等相继开业,原山林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鲁中地区小林场,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创业先锋。
今年82岁高龄的尚玉文,是最早进入林场的建设者之一。至今,他依然清楚记得,当林场人看到山坡上的侧柏成片后,激动不已。“许多人都流下了泪水,感叹道‘孩子终于拉扯大了'。”尚玉文曾身兼多职,既是党员,也是场长,还是一名普通的种树员和带领职工植树造林的技术员、指挥员,为林场的绿化事业奉献了青春热血。
“山绿了,人却依然是穷的。改革开放给林场职工带来了无限的动力。”原山林场副场长徐立刚是一名“林二代”,他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印象深刻,原山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,再一次走上了自力更生、自主创业的道路,全力发展多种经营方式,多途径增加收入,转变生产经营困境。从1985年开始,林场开始全面发展工副业,奶牛场、冰糕厂、印刷厂、陶瓷公司等企业项目纷纷上马,下大力气解决“吃饭”问题,特别是保障护林员们的工资发放。
原山林场生态林石缝扎根(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)
文章来源: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sdqxyj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8/1001.html
上一篇:原山林场:“两山论”的实践样板
下一篇:把多彩课堂送到雪域高原